法制晨报官网 
  当前位置:首页 > 调查研究 > 正文

15年,她用一针一线带动残疾人串出“新世界”

      日期:2021-12-19 21:47:44
导读: 见到田妈妈的时候,她正在忙。  见她穿着一身红色的大衣,戴着一副眼镜,看上去慈祥又温暖。几个特殊的孩子围着她,跟她一起认真串着手中的串珠。有不会的地方,田妈妈都会耐心的教他们。学会了新的技巧
       见到“田妈妈”的时候,她正在忙。
 

  见她穿着一身红色的大衣,戴着一副眼镜,看上去慈祥又温暖。几个特殊的“孩子”围着她,跟她一起认真串着手中的“串珠”。有不会的地方,“田妈妈”都会耐心的教他们。学会了新的技巧,“田妈妈”会表扬他们,得了表扬“孩子”们会开心的手舞足蹈。这样样其乐融融又温暖的画面,在社区小小的工疗站里,一直持续了15年。
 

  孩子们口中的“田妈妈”,叫田桂兰,今年70岁的她,是一名中共党员,已有36年党龄,曾任重庆市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文兴一支部书记。
 

  为解决残疾人的心理问题,2006年她牵头建立以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为依托、以手工编织为主、以工代疗为目的的残疾人工疗站。15年的时间里,她指导残疾人及家长开展手编教学2000多人次,编制手工作品1100余件,用一针一线带动精神残疾人“编织”出生活“新世界”,用满腔热情点燃残疾人希望之火。

 

  15年坚持 源于做母亲的感同身受
 

  田桂兰刚退休时,在单位活跃了一辈子的她,在家里根本闲不住。作为老党员,她总希望自己还能发光发热。看到社区招募志愿服务者,她就报了名。
 

  有一天,无意间听到一个邻居跟社区工作人员聊天。“我那个娃儿老是呆在家里不出门,我们大人稍不注意,他就用烟头烫自己手臂,这样下去,可怎么办啊?”
 

  她心里一动,立即和这位邻居攀谈起来,才知道她家的“孩子”患上了抑郁症。
 

  对于抑郁症,田桂兰一点都不陌生,因为她的二儿子也患有抑郁症,成天吃药,却依旧日渐消沉、情绪变幻莫测。尤其是重度抑郁症患者,拒绝与人交流,不愿意做任何事情,自杀率也比一般人要高出数倍,当父母的,每天几乎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。
 

  同为母亲,有着相同的经历,田桂兰能感受这位家长心里的痛。
 

  “当时,我第一个想法就是,一定要帮助他们。”田桂兰说。经过打听,在社区这样的“孩子”有十几个,都有或重或轻的抑郁症。上门走访后她发现,他们除了吃药,基本没有接受其它治疗。多数家长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帮他们康复。
 

  帮忙,肯定不单靠一股热情,光想不做,特别是要帮助一群特殊的“孩子”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于是田桂兰白天参加大渡口区残疾人联合会相关培训,晚上上网了解相关知识,通过查资料、咨询专家,和分析成功案例,田桂兰萌发了建立残疾人工疗站的想法。
 

  2006年4月,本着“以人为本,人尽其才,重树信心”的服务宗旨,在多方支持下,以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为依托、以手工编织为主、以工代疗为目的的残疾人工疗站正式成立。
 

  工疗站不大,就是找社区空出的一个小办公室。然而,在这里,社区里特殊的“孩子”们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、锻炼手脑,同时也让他们能意识到自身的价值,还能让他们找到朋友。

 

  不停探索 让残疾人重拾自信
 

  说是“孩子”,其实并不恰当,因为他们中最大的已经40多岁,最小的也有25岁了。但在田桂兰的眼里,他们都是令人心疼的“孩子”。因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。
 

  “让‘孩子’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。”这是田桂兰给自己定的目标。可是,把“孩子”叫来工疗站做什么呢?田桂兰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有过失败的尝试。
 

  “一开始,工疗站请了一位编织老师,教他们编织中国结。”田桂兰说。但很快,她发现“孩子”们逐渐不耐烦,有些甚至会突然发脾气,把东西摔在地上。渐渐地,有些“孩子”退出了活动,回到家后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,病情更是没有好转。
 

  田桂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“编织中国结可能对他们来说太难了,连她自己有手工基础,也学了好长时间。”田桂兰心里琢磨着。
 

  找到问题症结,短暂消极后,彼时55岁的田桂兰决定从“兴趣”抓起。
 

  为了能准确掌握“孩子”们的实际情况,她提前网上查阅资料,每天独自乘坐公共汽车到每位残疾人家中,面对面与残疾人本人和家属沟通。
 

  有一次,田桂兰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手工串珠,精美漂亮,买的人还不少。“这不难啊。”对照网上的图片,田桂兰买来珠子和细铁丝,尝试自己制作。二十分钟不到,一支“花”便做好了。
 

  有了新的方向,田桂兰决定再次尝试。随后,田桂兰就在工疗站里教“孩子”们学串珠。面对漂亮的串珠,“孩子”们显得很兴奋,但学起来异常吃力。光是“直串”,田桂兰已经记不清手把手教过多少次了。
 

  一次,学员小杰在多次学不会“直串”后,便直接放弃,怎么说都不愿继续学习。面对内心脆弱的他们,田桂兰总是“连哄带骗”。“小杰你看哈,这几颗珠子是不一样的颜色和形状,你可以分别帮老师串在一起吗?”“这朵花的制作多亏了小杰帮我串珠,田老师才能顺利完成!”
 

  因为长期照顾自己孩子的原因,田桂兰更懂他们,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“孩子”们的自尊心,从“直串”到编出形状,由易到难,几节实践课下来,“孩子”们的兴趣更浓了。
 

  她趁热打铁,每天跟着视频学习串珠,与专业手编老师交流心得,制定授课方案,再链接社区资源。每周两次开展手工编制课堂。
 

  十五年来,田桂兰指导抑郁症患者及家人开展手编教学2000多人次,编制花瓶、钥匙扣、自行车、大桥等手工作品1100余件。

 

  创造机会 为残疾人打开“新世界”
 

  “红灯笼、小金鱼、钥匙扣、十二生肖……这些都是我们卖得最火的。”田桂兰指着墙上挂着的串珠作品,自豪地介绍着,“每次卖完,我们都要赶着再做一批出来。”
 

  为了让“孩子”们能敞开心扉,融入社会。田桂兰带着“孩子”们和他们亲手做的工艺品去参加各种义卖活动。田桂兰记得,第一次义卖时,“孩子”们一句话都不说。
 

  随着一次次的义卖,精美“串珠”工艺品吸引越来越多的行人主动停下来挑选,田桂兰有点忙不过来。“孩子”们竟也开始怯怯地帮着招揽生意。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,但田桂兰知道,在陌生人面前开口,这对“孩子”们来说是多么不易。这才是义卖最大的收获。
 

  同时,田桂兰合理利用义卖的收入,带“孩子”们出去玩,创造机会让他们多与人接触,锻练胆量、展现自我。也会将剩余的义卖费用,除去成本开销后,分给每一个参与手工制作的“孩子”,拿着自己的劳动所得,“孩子”们很开心,也让他们慢慢重拾信心。
 

  2019年中秋会上,田桂兰亲自为“孩子”们编排了一场诗朗诵。“小杰很喜欢现在的手编课,他每周都去,自从有了田嬢嬢,他性格开朗多了。现在的他都敢登台表演了。”小杰的母亲看着“孩子”的转变,内心由衷地高兴。

 

  残疾人工疗站的顺利进行,让孩子们愈发信任这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田阿姨,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为“田妈妈”,这也让田桂兰也萌发了建立一支专业志愿队的想法。2019年,沪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,社区特意组建了以“巴渝巧姐”田桂兰牵头的助残志愿服务队,并积极为其链接资源、搭建平台。让她和“孩子”们能走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。
 

  十五年来,田桂兰每周二、四下午雷打不动的按时到工疗站“上班”,节假日带着大家一起旅行、做志愿者,不仅让残疾人学员们生活得到了充实,个人能力得到认可,也让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幅提升,现在个个心情舒畅,勤劳礼貌,病情早已得到了有效控制。
 

  “让他们树立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信心,创造机会让他们上台表演,锻练胆量、展现自我才能让他们真正得到社会认可。同时,我也呼吁大家去理解他们,把歧视变为关怀,希望能通过小小的我,从而提高身边人对精神残疾人的社会认同度。”田桂兰边说边打开手机,准备将今天教给孩子们做的工艺品拍成视频发到群里。
 

  “这段时间因为疫情原因,工疗站的活动安排较少,每次活动都只能几个‘孩子’参加。”为了让“孩子”们学习的进度都一样,田桂兰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,让每个“孩子”在家也能学新样式。


cm

返回首页 | 关于我们 | 招聘启事 | 免责条款 | 广告服务 | 投稿通道 | 专家团队 | 工作人员查询 | 联系我们 

版权所有:法制晨报网,北京讯闻
客服电话:010-69960698 邮箱:2838403369@qq.com
备案/许可证编号为:京ICP备20000290号|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16247号
全国公安网络备案:11010802030821  电子邮箱:2838403369@qq.com
信息支持:城市管理法治研究中心 技术支持:讯闻文化传媒.法制晨报网
免责声明:转载本网原创内容请注明出处。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 请联系本网客服,我们将尽快处理,谢谢合作!

回到顶部